您现在的位置:湖州红十字心理健康在线>> 心理知识>> 心理生活>>正文内容

心理咨询怎么让人发生改变的

最近遇到一个朋友,我们已经好几年不见了。几年后相见,看到她和我几年前接触的那个人判若两人。过去的她,给人的感觉是她内心充满了深仇大恨,因为她的眼睛里冒出来的是仇恨,内心里充满了能量,似乎像个炸药包,一碰就要爆炸感觉,看上去让人感到怕怕的。那个时候的她,皮肤粗糙,干燥,面色苍白,衣服色调单一。但是现在看到她,满脸红润。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在和她接触的3个小时里,她不断从心底里发出笑声,笑得那么开心,让我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平和,喜悦,对未来充满希望,心胸的宽阔以及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状态得到改变的自豪!现在她作为某个大企业中一个部门的小负责人,她不到不惑之年,面对企业发展的重担,是那么的淡定。在聊天的过程中,听她说话最多的话是“我现在过得太好了”,“我现在感觉真的太好了”。在谈话过程中,她总是以非常自豪的口气说起她的儿子;她穿着得体并带有了颜色,看上去那么漂亮、美丽,我不由打心底里那么喜欢她。我对她的状态如此大的变化感到非常好奇,了解发生这么大变化的缘由,才知道她一直坚持接受精神分析的培训和精神分析的治疗。这更让我心理治疗对人改变的机制感到了好奇,不断问她,在她接受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是什么让她有这么大的变化。她的回答是:“在整个过程中,她感受到了全面的被接纳和陪伴,其她的工作都是自己来做了”。梳理一下她讲的内容,让我想到心理咨询让人发生改变有下面几个内容:

1、具有强烈的希望自己改变的愿望,是使人改变的重要机理之一。

为了改变自己,她参加了精神分析的培训班,无论这个培训班在哪里举办,她都坚持参加,并在培训班中,争取名额,把自己作为个案,让老师和同学分析自己。通过培训,她越发感到自己需要进行个别的心理治疗,于是她到处寻找治疗师,并在自己家乡之外找到她觉得适合于她的精神分析师,每周坐火车去外地,接受个别心理治疗长达3年。是什么动力让她能够坚持做这件事情?一定是有一种相当强的愿望,希望自己或者更舒服一些。

2、非常关注自己内心的感觉,并能够准确地表达。

在培训中,当主持人问,你来解决什么问题?她的回答是“我感到我的心没有地方放”。这样的回答似乎很空,很大,但是 确实说得很到位,因为心如果没有栖息之地,会让人到那里都是有流浪的感觉,也是人感到内心痛苦的最主要的缘由。她很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并能够准确的表达出来,这是心理咨询(治疗)的很重要的一步。那种空虚、恐惧、不确定感、没有存在感在不断折磨着她,促使她想要改变。这是和大多数来访者到咨询室来解决问题是不同的。有的来访者到咨询室的目的是希望咨询师帮助自己教育孩子;有的来访者在诉说自己在婚姻里的痛苦;有的是在抱怨、指责别人对她不够好,有的是诉说自己内心的委屈和气愤;有的人在问到你来解决什么问题时,回答是不知道......等等,这些诉求的特点都是把目光关注在别人,希望别人改变,或者希望治疗师能够给个方法能让自己的感觉好或者家庭的状态有所改变,而且这个方法是很快就能见效的。这种诉求方式正是人们习惯到医院里就诊的方式,就是指望外界的援助,让自己的痛苦解除,越快越好。但是即使是在医院就诊,也需要患者向医生表述清楚她的痛苦在哪里。如果一个患者到医院,只是说我浑身疼,如果医生问,你哪疼,她说“不知道”,医生问,你哪里最疼?她还说“不知道,说不清”。我想在高明的医生也无能为力。现代的医学发展出各种影像设备和化验手段,可以了解一个人的问题所在。但是在心理咨询里却没有这样的检查手段。所以当来访者采用“借助别人让自己舒服”的就诊模式会让双方都感到无奈何。

3、体验快乐是一种能力,痛苦可以在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的脉络中找到。

我们两个是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在饭间,她不断给我推荐这个好吃,那个好吃。甚至对酱油的品种,她要给我推荐她认为最好的。这让我感受到,她生活在一个高品位的状态,一定要利用身边的资源让自己感到舒服,并和自己的朋友分享,希望她的朋友也能享受到。她在认真、细腻地品味着生活。我感到,她有能力体验到痛苦的感觉,同时也有能力体验到快乐的感觉,这是她的一个特点。有的人从小只体验到了痛苦,只有痛苦才能让她感到与家庭亲密关系的连结的亲密感,从而感受到踏实。这种人好像一旦体验到快乐,就会感到对家庭的背叛。所以能够体验快乐,也是一种能力!我的朋友有这个能力。另外她还有一种“背叛”家庭的能力,因为她不满意家庭(当然是某个重要她人,比如父亲或者母亲)带给她的很多的“味道”,包括对待人的态度,做事情的方式,甚至包括很多的价值观,这些内容深深地蕴含在一个文化中,并通过家族一代一代地传承着。所传承的内容具体到某一代所表现的教养方式并不是某个人的错误,而是她在表达对自己家族的忠诚。我的朋友一直在为能够从家庭的“味道”中“冲”出来做努力。她为了冲出从集体无意识中获得的那种“味道”曾经碰得头破血流,而表现出在文章开始时描述的过去的她的那个样子。说到这里,我真想用“惨烈”来描述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对她的敬佩油然而生!这是一个成长的勇士,这个勇士不是勇于面对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是勇于面对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4、咨询师的无条件的接纳和陪伴是使人改变的重要机理之二。

我好奇地问了几次:到底心理咨询是通过什么机制让她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也许她过去也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没有回答我;也许是其中的奥妙太多了一时也无法回答。但是当我总是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她有一次很肯定地回答:“就是一种无条件的接纳和陪伴,其她的事情都是靠自己了”。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是我知道内在里深刻的含义。这一句话里包含了:

(1)咨询师必须在咨询的那一刻,放下自己,以“无我”的状态真诚地接纳来访者,并真正进入到来访者的内心,耐心地去聆听来访者内心世界,并全身心地和来访者在一起,温柔地陪伴。这种聆听是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小心地呵护,生怕自己的一点“粗暴”的动作惊扰了对方的内心。这样的陪伴让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的诚恳、宽容、允许来访者自由成长,尊重来访者的选择,这都成为了来访者学习的榜样,不由自主的渗入了来访者的内心。来访者从咨询师那里学习到了宽容、真诚,并用真诚和宽容对待自己。当来访者能够真诚和宽容地对待自己,也就可以接纳自己内心的苦难,认同自己的那些苦难,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经历苦难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优秀品质。也许就是面对这些苦难,才培养出了很多坚韧,顽强的优秀品质,同时自己用“恨、气愤”等负性情绪,使自己与家庭保持连结,以使自己保持对家庭的忠诚。当一个人对自己有了全面的了解,就开始对自己有了理解,从而达到对自己的认同。当自己对自己有了认同,那个飘荡的心就有了栖息之地,从而让自己感受到了平和和踏实。这是心理治疗起作用的关键。

(2)咨询师要达到“无我”的状态是需要长期的、连续的在专业领域和生活中修炼的,绝不是只通过短期的专业培训,甚至只是通过几天考前培训最后拿到资格证能够胜任的。

作为咨询师本人,也是经历了生活中历练的人,一个生活是一帆风顺的人是无法体验到来访者的经历和痛苦,虽然带给咨询师和来访者痛苦的生活经历可能是不同的,但是痛苦的体验和感觉是一样的。关键是,当来访者把自己的痛苦告诉咨询师以后,咨询师是否能够托得住或者托得起这份“礼物”?如果咨询师带着自己的价值观或者未曾解决的痛苦来面对来访者的痛苦时,那份沉甸甸的“礼物”会把咨询师吓住了,或者把自己的痛苦勾引出来而无法提供心理治疗服务。所以有人曾说过:健康的人是做不了咨询的。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经历过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这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无法做咨询。因为她无法体验到来访者的那种痛苦。我的朋友一路走过来,她的感慨是“做这个行业需要心理足够健康,人格足够成熟厚重的人来做。”

(3)每个学派要让来访者达到这个疗效的方式可能是不同的,入手可能不同,但是最终结果是一样的。精神分析更从潜意识这个普遍的心理现象着手,在深层的内心工作,这个过程更需要双方的勇气和力量,尤其是来访者,在内心深处被碰触到的痛可能会比自己感受内心无处放的痛苦还要痛,但是我的朋友坚持下来了!当然,作为一个好的心理治疗师,在为来访者疗伤的时候,是在无痛的状态下工作,会让来访者感到舒服,很愿意和她一起合作。

(4)每次咨询后,来访者是否能够把自己在咨询室学习到的东西用在生活中,也决定了咨询的效果。我的朋友说:“离开咨询室,回到生活中,我有意识的用这些东西来待人。慢慢的,别人觉得我变了,心里坦然了,淡然了,风平浪静了,从心中溢出的是柔和的感觉。”

5、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是使人改变的重要机理之三。

我的朋友在通讯设备如此发达的时代,依然坚持每周坐火车去外地接受咨询,一方面是自己求助动机很强,另一方面也是咨询师给了她信任咨询师的理由,才让她有如此强大的毅力完成了这样的蜕变过程。

我很好奇的是:是什么让她作出决定,结束了治疗?她回答道:当我感到她总在用专家的角色出现,好像离我远了,她就作出决定,结束治疗。看来,治疗师必须做到以“真实的自我”,而不是以专家的角色出现在咨询关系中,才能够让自己得以持续下去。咨询师是否是真实,不是由咨询师说了算的,而是由来访者感受到的,而来访者对此是非常敏感的。

在咨询过程中的移情-反移情,不仅使来访者的问题得到解决,咨询师通过这个过程也看到了自己,梳理了自己,因此这是一个在关系中双方共同成长的过程。

总结一下心理咨询能够使人改变的要素是:这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一个希望自己不那么痛苦的人是要有勇气去面对这个痛苦,而不是回避或者把解除痛苦的工作交给别人,这是心理咨询的主动求助原则。经过长期接受心理咨询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心理咨询师,不断面对个人成长和咨询的实践,能够勇敢地把自己放在咨询关系中,真诚地陪伴和接纳来访者带来各种痛苦。二者良好关系是使咨询能够完成的重要内容。来访者咨询的效果表现在她不再渴望她的重要他人有一天觉醒,能够给她他们给不出的“爱”,不再感到重要他人“欠”她的那份爱,因为她有能力爱自己和身边的人了,并且通过她的爱,周围的人也会和谐和她相处,这种良性的循环更加让她感受到了滋养。整个这个过程如果用专业术语来描述就是一个人“分离个体化”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是从物理或者地理位置上与原生家庭的分离,而是在内心里,通过成长,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独立、自主、自由的人的过程。她用成长后的她,养育着她的孩子,因此,她的孩子得福了。这是让她感到最得意之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