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湖州红十字心理健康在线>> 心理知识>> 心理生活>>正文内容

宝贝,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

 

【本文金句 】

  •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就像不同种类的花,无法比较,而每一朵花,开花的时间也都不一样,得顺其自然,父母不能着急,否则会揠苗助长。

  • 生命的改变,有一种神奇的“连动”,当一个人改变时,旁边的另一个人自然也会改变,这种奥妙的“同时性”,就是灵性连动。

  • 焦虑的母亲,就会养出焦虑的孩子。一旦母亲安稳了,对孩子充满信任,孩子日后便能安稳度日,不用再惶惶终日了。

 

正文:

“清理”自己内在的负能量

 “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这是多大的接纳呀!

如果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可以早点跟孩子说这句话, 

我想,孩子的问题至少会少一半。

有一次,我在一本书里阅读到这句话:“如果你想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在自己身上下工夫。如果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那你就问自己:‘是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让这个人困扰着我?’”这是《零极限》里,作者修蓝博士的说法。这样的灵性观念,我一点也不陌生。

“往内看,回到自己身上去看见,智慧就在其中,疗愈也在其中。”是的。 

但什么是“从自己身上下工夫”?这本书给出一种具体的做法,就是“清理”自己内在的负向经验与情绪。怎么做呢?很简单,只要你说:“我爱你、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这四句话,就可以清理,就有疗愈。 

是吗?一开始,我半信半疑。 

但我认真评估过:第一,反正它不用花钱;第二,它没有副作用。念这四句话,顶多无效嘛,你不会少掉一块肉,不是吗? 

于是我实践了。然后,也有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现在,每次我在跟个案碰面前,都会先静心,心里默念这四句话。

我发现,这样的静心祷告让我内在充满平和与柔软的慈悲。我也发现:我的心比以前平稳许多,或许这跟最近持续的静心有关吧。

有一天,我跟案主M会谈。当天,我特别提前十分钟进入咨商室,安静地坐在沙发上,闭目冥想,我学习修蓝博士的做法,先去“清理”这间咨商室。我对这个空间说:“我爱你、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并感谢它让我使用。

就在我做清理时,当下确实感应到空间给我的“响应”。真的很神奇。然后,我突然有一种清明与平和,直觉到:今天会有一个很“不一样”的会谈。

这一次M的妈妈也与他一起前来咨商,不过妈妈晚到了,于是先在外面等,等我跟M谈完后,我再邀请妈妈进来一起谈。

 

M是一个大学生,因为网络成瘾让他整个生活瘫掉,功课跟不上,每学期都挂掉很多科。他跟这个瘾奋战了很多年,时输时赢,活得很辛苦。

他今天同样提早抵达,在外面等候。一进咨商室,我就发觉他看起来跟以往不一样,M的表情平和许多,不像以前那样神经紧绷、两眼茫然。

我看着他,轻轻地问:“这礼拜过得如何?” 

M马上滔滔不绝地告诉我很多这两个礼拜所发生的新故事。 

他说:以前他很喜欢打桌球,所以上周他去找学校的桌球队教练,请求他让他加入桌球队,他愿意从陪打员当起。于是现在的他跟着桌球校队练桌球,每天运动、流很多汗,回到宿舍时都很累了,不得不提早睡觉,上网的时间自然大大减少。

不只如此,他发现自己的桌球实力真的差很多,而且体力也不行,这可能跟长期打电玩、缺乏运动有关。所以上星期开始,他开始每天早上去操场跑步,每次跑完后都好累,气喘如牛,但是,他很喜欢这个新改变。 

“我终于看见早上的阳光了。”他笑着说。以前打电玩一整个晚上,所以早上他都爬不起来,通常睡到中午。在他的新故事与笑声里,我看到了久违的阳光,很开心。 

 

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

M的新故事,很叫我感动,我迫不及待想让妈妈知道。

妈妈一进来后,我让M把这礼拜的新故事再说一遍给妈妈听,妈妈听完后,感动到红眼眶。突然,妈妈对着M说:“对不起,是我害你变成这个样子的,以前对你要求很多、很严格。”听到这样的话,我跟M都大吃一惊。

是的,M的妈妈本身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母亲。从小她对M的功课都是高标准的要求,“如果没有考一百分、考第一名,就等于失败。”M曾经这么跟我说。

M在母亲这样的严厉教养与高期待下,几乎没有童年、没有朋友,唯一的娱乐就是打电玩。 

每当他功课写完或考一百分时,得到的唯一报偿也是打电玩。于是,最后当他终于完成妈妈的心愿:考上第一志愿以后,他就不再念书了。他受够了。于是躲进电玩的虚幻世界里,麻痹自己。

M的妈妈是一个严肃刚强的人,但她刚刚竟然开口跟M道歉,这让我惊讶到嘴巴都合不拢。于是我问她:“是什么让你今天想跟孩子说‘对不起’?”

妈妈说:“刚刚我在外面等候的时候,刚好看到书架上有一本杂志,里面有篇文章在讲亲子教育,那个作家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就像不同种类的花,无法比较,而每一朵花,开花的时间也都不一样,得顺其自然,父母不能着急,否则会揠苗助长。’过去我就是太急了,才会害孩子变成今天这样。” 

“现在我知道了,生命要顺其自然。”然后妈妈转头,含着眼泪对M说:“以后你就用你的速度、你的方式去读书,你要念什么都可以,你要什么时候毕业也都没关系。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

妈呀,我的眼珠子差点儿掉下来。怎么会这样? 

我用眼角余光扫描,看见M的眼里早已泛着泪光。

接着,我也请M响应母亲。 

M跟母亲说:“现在我知道了,念书不需要再为妈妈念,这让我感到轻松许多。我不会再怪妈妈,但是你刚刚的话,对我很重要,以后我会为自己负责,为自己念书。”M的回应,一样叫我悸动不已。

真是谢天谢地,个案与他的母亲都突然开窍了。天啊,今天是什么日子,这比中乐透还叫人开心。 

“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这是多大的接纳呀!如果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可以早点跟孩子说这句话,我想,孩子的问题至少会少一半。

这次的晤谈,就在这样令人意外的惊奇与温馨对话中,接近尾声。

晤谈结束,妈妈突然又出现惊人之举。 

我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妈妈站起来,主动走过去,拥抱孩子。孩子吓了一跳,僵在那里。拥抱完毕,妈妈又对着M说:“就算你不开花,也没关系。”哇,此话一出,不得了,M立刻哭出来,泪水一直流、一直流。站在一旁的我,也频频擦眼泪。

妈呀,今天妈妈是怎么了?怎么会这样,判若两人?奇迹,简直是奇迹。我只能这样说。我从没在咨商室遇到这种突然的大改变。 

这次晤谈会出现如此戏剧化的大变化,叫我十分吃惊、不解,但心里很开心。如果你问我,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我必须诚实告诉你,我真的不知道。但我也在怀疑,难道是“清理”发生了作用吗?难道是“我爱你、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这句话给出的疗愈吗? 

或许吧,谁知道?但那已经不重要了。  

生命的改变,有一种神奇的“连动”,

当一个人改变时,旁边的另一个人自然也会改变,

这种奥妙的“同时性”,就是灵性连动。

我曾经听到一个很棒的故事,一定要跟大家分享。

雅月是三年前曾参加我私塾的学生,她很会说故事。

年初她自己一个人跑到日本自助旅行,叫我十分惊讶,因为几年前她曾说过她有一个梦想,她想要一个人出去旅行,如今梦想实现了,真替她感到开心。我知道这次旅行一定很精彩,一定有很多故事,加上我自己也很喜欢旅行,所以特别邀请她到我家来,跟几位朋友分享她这次旅行的故事。 

故事果然精彩。

话说前年有一天,她跟女儿从香港旅行回来,在机场时突然有个灵感:“下次我要一个人去旅行。”于是,她转头跟女儿说:“明年我要一个人去日本自助旅行,可以吗?”想不到女儿竟然说:“你想去就去啊。”

好,女儿这一关过了,她心里少了许多负担,不然,她会因为一个人去旅行却把女儿放在家里,而感到罪恶。

但过了女儿这一关,却不一定过得了老妈这一关。

前几年先生过世后,雅月就与女儿相依为命,没有再婚。雅月的母亲始终把她当小孩子一样,一直担心她、为她焦虑,每两三天一定打电话关心一次。母亲忘了,女儿已经年过四十,而且女儿也已经当了母亲。或许,在天下所有母亲的眼里,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吧。

但雅月不管了。这次她铁了心,就是要一个人出走、去旅行。

这几个月,她一个人找旅行社、订机票、上网查资料,心中时而满怀欣喜,却又时而充满恐惧,然而对于这次要去日本欣赏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却让她充满了期待。 

她本来打定主意不告诉母亲,一个人偷偷跑去旅行,但在出发前夕,她突然想到,不对,母亲经常打电话来,万一打来找不到她一定会抓狂。是的,她的妈妈是一个十分焦虑的母亲。于是,她决定还是打电话告诉母亲。

但要告诉母亲这件事,让她很紧张,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母亲会有什么反应:她一定会反对,而且大力阻挠。一想到必须“再”去面对母亲的焦虑与阻挠,就让她头皮发麻。但是,又不能不讲。打电话前,她深深吸了一口气。 

“妈,我下礼拜要去日本旅行。”

“跟旅行团?”母亲问。

“不是。” 

“跟你女儿一起去?”母亲再问。

“不是,我一个人。”

此话一出,母亲在电话那头立刻惊叫:“你怎么可以一个人去旅行,这有多危险你知道吗?你绝对不能一个人去,立刻给我取消掉!”母亲命令着。

母亲的情绪反应,完全在预期中。

虽然都在预期中,但雅月的心依然揪了一下。

再次深呼吸后,雅月缓缓地跟母亲说:“妈,我跟你说,这次我一定要去,我知道你一定很担心,但我已经40岁,我是大人了,我可以保护我自己。我本来不想跟你说的,就是因为怕你担心,我才告诉你的。”雅月很坚定地说,心情意外地平静。

雅月说,当她这样告诉母亲时,心里有一种笃定,甚至平静。这次,她没有因为母亲的焦虑或阻挠而感到愤怒或生气,要是在以前,她一定会被母亲的情绪给激怒,立刻吼回去,然后生气地挂电话。

但这一次,没有,剧本改变了。

她只是很坚定、平静地跟母亲说话,她说:“这次,我一定要去。你不用反对,你只要祝福我平安就好。”这意思是,我只是来“告知”,不是来征求你的“同意”,请你,学习祝福你的女儿,而不是担心、焦虑你的女儿,好吗?

此刻的雅月,展现了一种坚定无比的力量。

我可以想象,当时她跟母亲讲电话时坚定的样子,也因如此,我们都被她内在那个力量震慑了。后来,母亲的口气突然变舒缓了:“好吧,要去你就去吧,但要小心喔。”哇,大家听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 

“她是怎么办到的?”我们都十分好奇。

不要阻止你的孩子长大

雅月是个单亲妈妈,自从先生过世以后,她一个人独自扶养女儿长大,也独自舔着伤口,很辛苦。为了疗愈悲伤,雅月这几年上了许多成长课程,前两年在私塾里反复说着自己的故事,她很真实地面对自己的过往伤痛与恐惧,真不容易啊。然后,故事越说越深,她也越走越里面,最后她的神情变得越来越轻松、越自在。 

说故事叫人得以变得勇敢又坚强。雅月的自我反思与觉察能力很强,每次说完故事,接着就会带出新的“行动”。后来,她开始带着女儿到处旅行,她的生活越来越多彩多姿,她不断地在行动中创造“新的故事”,每次听她说故事,都叫人惊艳。听她说故事,是一种享受。两年不见,很高兴她的生命依然不断在翻新,在说故事中,她不断创造自己的新生活、新故事。

这次一个人的旅行,对雅月意义非凡。这是一种自我超越,她打破了旧习性,并超越了一个人出走的恐惧。

雅月说,虽然出发前她做足了功课,但实际到了日本,突发状况一大堆,书上讲的跟实际上很多都不一样,对于需要确定、安全感、很容易焦虑的她(跟母亲一样)简直是一大考验。但一路上,她经历恐惧,却没有被恐惧打退,她选择面对恐惧,继续前进。

虽然旅途中每一天都会发生让雅月焦虑不安的事,但是每当她克服了困难,来到安藤忠雄美好的建筑作品前,都会经验到一种前所有未有的喜悦与平安。

有一次,雅月逛完安藤忠雄的著名建筑后,她找了一家优雅的咖啡厅坐下,望着窗外随风飘动的杨柳树,清幽地喝着美味咖啡,她形容当下内心的喜悦,竟然比谈恋爱还要美好。

聆听雅月说故事,每个人都被她的故事深深吸引着,仿佛我们也亲临了现场,也被周遭美好的建筑艺术品感动着。 

雅月旅行回来后,心,更安稳了,脸上散发着光彩。

然后,她有个惊人的发现:女儿也不一样了。 

原本雅月也很担心,自己出国旅行这两个礼拜,女儿一个人在家,可以吗?自己会煮饭吃吗?会孤单害怕吗?如同母亲担心她一样,她也会担心自己的女儿。

神奇的是,所有的担心根本都不存在。 

当雅月可以学习独立自主、好好过日子时,她的女儿也“同时”办到了。 

雅月说,回家后她赫然发现:女儿长大了。 

以前不做家事的女儿,现在都会主动做家事,帮忙洗碗、倒垃圾,简直判若两人。生命的改变,有一种神奇的“连动”,当一个人改变时,旁边的另一个人自然也会改变,这种奥妙的“同时性”,就是灵性连动。我们跟亲近的人内在有一种能量,是如此相互吸引又彼此牵制着,也因为生命是如此的“连动”,人才会活得辛苦吧。 

这几年从事“改写”生命故事的疗愈工作,我经常会跟学员说:“你无法改变家人的,放弃吧,你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

当我们好好说故事、如实面对自己时,我们就疗愈了自己。当我们疗愈了自己,自然而然地,同时我们也疗愈了“关系”。

就像很多人写了父亲、母亲的故事之后,会惊讶地发现,父母也在我们叙说故事的历程中,悄悄改变了。这是在私塾中经常发生的事,至少我自己的经验正是如此。

我的母亲这几年个性温和许多,也变得比较容易体恤子女,这绝对跟我长年书写母亲的故事有关。我知道:当我疏通了自己,我的母亲也同时被疏通了。一切疗愈,由我开始。 

当雅月讲到打电话跟母亲说:“这次我一定要去”时,脸上展现了一种无比坚定的自信,我当场立刻回应雅月:“喔,女儿长大了,而且变得好有力量。” 

所以当雅月旅行回到家,她也惊讶地发现:“咦,我的女儿也长大了。”对于这样的“生命连动”与同时性,我一点都不感到讶异。

我常说:往往最阻碍儿女长大的,就是母亲。这是我多年来的发现。 

焦虑的母亲,就会养出焦虑的孩子。一旦母亲安稳了,对孩子充满信任,孩子日后便能安稳度日,不用再惶惶终日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