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湖州红十字心理健康在线>> 心理知识>> 心理生活>>正文内容

解读难熬的“亲戚拷问”

新闻事件:
  一张“亲戚聚会发言图”在微博上热传,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工作怎么样?对象找到没?工资拿多少?房子买在哪?……对于在外打拼的“漂一族”而言,亲朋好友的各种炮轰式的关心和“拷问”,勾起了许多人久埋心底的焦虑,被视为“比春运更难熬过的年关”。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终于网友决心发起大反攻,抢先向亲戚提问:夫妻关系和谐么?更年期过渡顺利吧?退休金有多少?炒股赚了没有?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有没有给孩子结婚买房?……那些叔叔阿姨们听到会不会更惆怅?

心理解读:
  马上就要过年啦,距离直面七大姑八大姨们的日子可是越来越近了,一想到奖金没多少、婚事没着落,你是否愈发焦虑了?别担心,古人云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先来做个深度剖析:
  自家人谈什么隐私?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对于隐私的重视显然高于长辈们,面对亲戚刨根问底式地盘问往往招架不住,可在叔叔婶婶们的眼里:都是自家人,哪有什么隐私不隐私的呀!
  在集体主义取向的影响下,传统中国人崇尚集体隐私,个体隐私则退居第二。同时,中国人重视家庭,特别强调“一家人”这个集体,认为家人之间需要互相照应。因此,我们通常习惯以“一家人”为单位对外封闭,保护隐私,强调“家丑不可外扬”;而家庭成员之间个人隐私意识却比较淡薄,相互之间非常开放。例如,父母和子女之间互相进入对方的房间都不需要征得对方同意。父母对子女事无巨细地关怀,包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交友,甚至个人感情等。在父母面前,子女几乎没有个人隐私。
  过年了,亲朋好友们自然要对“自家人”多多关心一下,婚姻大事工作事业当然都要仔细询问,面面俱到。这是别人的隐私?哪有“别人”啊,都是自家人。所以,年轻人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长辈们的关怀,从而减少心里的抵触和焦虑。
  亲戚聚会发言图:越讨论越恐归?
  “亲戚聚会发言图”得到了广大“恐归族”们的共鸣,两天内就被转发了几万次,网友们纷纷表示“同感”、“被戳中”、“各种中枪”、“真是一模一样”,接着有人呼吁应该弄出一张应对亲戚拷问的“标准答案”来,于是“抢先提问”的绝招又开始被热传……这一景象与心理学中的“共同反刍(Co-rumination)”非常相似。共同反刍是指一些人一起反复讨论、回顾、揣测大家遇到的困扰(很有可能共同沉浸在某种负性情绪中);通俗的说,就是指大家一起一遍又一遍在脑海中闪现某些困扰和问题,一般在青少年“小团体”中更多见(尤其是女生小团体)。
  研究发现,共同反刍会导致群体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加重,这是因为负面情绪在群体内成员间具有“传染性”,最终还可能放大问题的严重性。让我们回到亲戚聚会发言图上:网友一表示“中枪了”,网友二立刻加了句“惨了,还让不让人过年了”,网友三也深有同感地表示“过年最怕去亲戚家了,我怕!不管了,当听不见!”,网友四无奈地“跪求通关宝典应对攻略”……于是,这一反应链在众多网友之间迅速传递,同时也将焦虑、无奈、哭笑不得的情绪传染开来。
  从这点来看,神马“发言图”都是浮云,大家一笑而过就好。既然这年还没到,咱就别想着应对宝典的事儿了,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笔者相信,亲戚们绝不是“洪水猛兽”,拜年的主旋律也不会是所谓的“拷问”,而是团圆,相聚,问候,祝福。祝大家都能过个好年!
了解更多
  《“恐归族”的心魔》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